咨询服务热线:

021-6443-3725

基层采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采风

浑金璞“玉”璀璨显“章”

 

----记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董事长范玉章

 

当你走进座落在崇明陈家镇北首的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映入你眼前是笔直的厂区通道,错落有致的花坛,具有时代感的浮雕状圆柱擎起微翘的瞻檐,直立在大门两旁。深冬的崇磁厂在正午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熠熠生辉的景象。

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各种耐温等级的漆包线,年产量12000吨,主要应用于机电、汽车、低压电气等行业。它的前身是1984年创建的上海电磁线厂一分厂,是上海电线电缆集团,上海电磁线厂和陈家镇工业公司联营企业。1993年更名为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2000年,公司顺利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国有股份逐渐退出,终结了三方联营的历史,这是崇磁30多年发展的一次大变革,也使得崇磁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33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却书写了崇磁人辉煌的创业发展史。要说崇磁是怎样从一个村办作坊加工小厂,打造成国内电磁线重点企业,不得不说到一个人,那就是董事长兼总经理范玉章。

致富带头人

今年已是65岁的企业当家人范玉章,身材高大、神清气爽的外表看上去也就五十开外的中年人。1984年,为了让镇上人日子过得好一点,当年裕安镇工业公司领导决定委任,身为崇明县裕安电工线材厂厂长的范玉章同志担任新组建的上海电磁线厂一分厂厂长,他带着几十名职工在不足200平方米的简屋加工漆包线。由于“三缺”即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创业之初,像一只小船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资金、生产、销售等各种困难,像一排排巨浪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全部的心思都在盘算着如何渡过难关。记得有一次,为了赶交一批订单,他和工人们一直干到深夜十二点钟,工人们都陆续回家了,这时天下起了大雨,他就睡在厂里。忽然,感到有一种冰凉的液体滴在脸上,起身一看,原来房子漏雨,脸上全是雨水。无奈之下,赶紧把木床挪了一下,刚躺下,脸上又被雨水打湿。就这样,一连挪了几次地方,可还是没能逃脱雨水的包围,索性就不挪地方,任凭雨水的侵扰,他想总有一天我会拥有一座宽敞坚固的现代化大厂房。

短短几年,职工的收入翻了一倍,镇上大部分家庭日子好过多啦,范玉章看到镇里的残疾人家庭收入在村里还是垫底户,他心不安,有点坐不住了,感到只有当残疾人家庭生活明显改善了,才能算真正的富起来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家庭生活为何比一般健全人家庭普遍都要困难得多,其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成员文化低,劳动能力差,就业要难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范玉章顶住一些人偏见,说服了一些担心录用残疾人员工作害怕惹上麻烦的人,在1993年将厂申办为福利企业,从此,名正言顺录用残疾人就业。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当然知道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录用残疾人员工,可能意味着企业要花更大的精力进行培训,管理难处更大,经济效益滑坡的风险加大,这些困难,范玉章不是没有想过,但他想得更多的是为如果企业丧失了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心,即便获取更高利润,恐怕也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只有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才能帮助残疾人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收入,才能改善窘迫的生活境地,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社会。范玉章的组织安排下将一批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残疾人进行就业岗前培训,在厂里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现在全厂300名职工中,92名为残疾职工,远远高于福利企业25%的比例。“搞不好企业对不住党和政府,对不住全镇乡亲”,范玉章做到了。

改革的“弄潮儿”

范玉章带领崇磁经历了国有化、集体化、民营化三个阶段,终结了三方联营的“复杂历史”,甩下包袱,走科技化、专业化的经营之路,以一流的产品与服务快速切市场,在漆包线细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崇磁成为上海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坚持走科技化、专业化的经营之路,产品畅销全国,主要客户遍及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在中国的知名外资企业,产值一直在崇明陈家镇遥遥领先。

当崇磁还只是国营大厂的一个加工联营项目时,范玉章就觉得这样长期处于从属地境没有出路,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上海名牌培养崇磁,崇磁品牌替代上磁品牌”。在当时无论从规模、效益,还是人才、技术,都缺少与国营大厂博弈的筹码。但范玉章一点不气馁,相信事在人为天道酬勤。首先整合自身现有资源,充实技术操作力量,向上海电子第一线缆厂申请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逐步将核心技术向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转移,这其中的困难和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晓。他亲自带领全厂职工稳抓核心技术,努力谋求发展。

1995年,崇磁走到十字路口。当时国有企业纷纷倒闭,联营的国营大厂也很难维持下去,为了保证厂子不跟着关闭,范玉章横下一条心,乘势而上,决定终结与国营大厂联营模式,甩开膀子自已干,通过贷款,收购了总厂的股份,成为当时裕安镇的一家乡镇企业——上海裕港电磁线有限公司。在范玉章带领下,“摸着石头过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为经营理念,淘到了“第一桶金”。当然,比金钱更可贵的是企业赢得了更大的自主经营管理权,积累了很多行之管用企业管理经验,为崇磁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范玉章又面临新的挑战,各地乡镇企业又迎来新一轮制改革浪头,转制民营化。2000年,范玉章与当年一起创业的18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按照“公开、公正、合法、合情、合理”12个字的处事原则,再次携手将上海裕港电磁线有限公司转制为股份制企业——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范玉章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市场信息,以“永远领先市场一步”的远见意识,投入巨资,开发新产品。范玉章再次成为勇立船头的“弄潮儿”。

 成就大业的掌门人

 在范玉章董事长宽敞明亮、风格典雅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代表荣誉的奖牌和锦旗,其中一面红色锦旗上书写着《细细铜丝线,紧系航天情》八个金色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1研究所颁发给崇磁厂的,以表彰公司高品质的漆包线在航天应用中的特殊贡献。

“金色的奖牌,响亮的品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十年磨一剑,今天的一切是30多年来崇磁人艰苦打拼、不断创新的结果。”范玉章自豪地讲述。

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范玉章与电磁线这行打了33年交道,在残酷的市场竟争中,在企业面临艰难选择的情形下,靠着他的睿智,以一个民营企业家具有的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前瞻意识,构建了崇磁决胜千里的成功之道。

面临残酷的企业同质化竟争,在产品定位上,范玉章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策略,并意识到不加快产品和市场的结构调整,不向自主研发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型,最终会失去市场。

机会总是倾情于有眼光有远见的人。2006年范玉章集中技术人员组成攻关项目小组,开发出了寿命更长更加节能的耐电晕漆包铜圆线,填补了国内漆包线领域的一项空白,这种耐电晕漆包线应用到风力发电机与机车电机上,获得了用户的肯定和好评,崇磁因此而成为本地区该产品的唯一供应商,也使得耐电晕漆包线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确立了无人取代的地位。

范玉章深知,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打造“专精特新”的产品特质,就必须完善自身,不断加大技改力度,为产品创新铺好基石。为此,他们采取了三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更新设备、缩小与世界先进科技的差距。崇磁先后投入千万元,购置三台目前漆包线行业的先进的连包连拉一体机,降低了污染和电能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改进工艺、改善用漆结构。不但避免了车台换型号更改油漆所导致的浪费, 而且在产品的色泽、性能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车速提高了10%,电损耗和人工成本节约了10%,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三是加大投资力度,控制排放增效益。他们先后投资近300万重点治理VOCs排放,通过改进涂漆工位,增设挥发气体的捕集措施,以及改造调整部分烘焙炉催化氧化装置,保证催化氧化二次燃烧处理和引进新型的热风循环清洁环保车台,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6年,一家大客户要求崇磁厂在最短的时间内试制出替代国外进口的漆包线。面对客户提出的要求,很多人深感压力山大,而且国内同行业也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范玉章掷地有声地鼓励研发人员:“外国人能做出的产品,中国人一定能做出来”。他精心成立了项目攻关小组,并参与了从原料的把关、标准的制订以及工艺过程的更新、设备的配套改造等过程。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生产出了完全达到客户要求的漆包线。在最终的产品听证会上,这家客户的老总感慨地说:“没想到崇磁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这样的产品,真是个奇迹,我们一定要为崇磁的实力点赞!”崇磁从2006至今连续被推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公司多次荣获“守合同、重信用”、“文明单位”、“明星企业”、“上海市先进私营企业”、“全国百强福利企业”等称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成就了“漆包线小超市”的美誉。

富有爱心的好党员

  范玉章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他是一位极有魅力,富有亲和力的长者,不仅长相像菩萨浓眉大眼,风度翩翩,相貌堂堂 ,更有一颗菩萨般的心肠。他总给大伙讲,企业的“企”是“人”字当头,没有人,企业则会停“止”不前。人是企业所有资源的关键,自然资源只有通过人才能增值。他竭力在中层管理干部中倡导并要求践行的三个“对待”即对待客户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员要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股东要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

他对残疾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在助残方面持有独特理念。在他看来,给予残疾人必要的照顾是必须的,但一味的同情、帮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让残疾人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人生目标,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克服内心的自卑,并且在技能培训、岗位选择、工资待遇上一视同仁,让他们享有正常人一样的权利,保持平等生活的尊严,这才是助残的意义。

在崇磁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残疾员工姜志超,因发生车祸而命悬一线,范董事长当即以最快的速度,派车护送其到上海长海医院救治。不但随时关注救治情况,还调用一切人脉资源,联系知名的专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四处寻找和购买治疗所需的稀缺药品。在长达三年的治疗时间里,前后为姜志超的治疗支付了百万余元,不仅挽救了他的生命,还在其康复出院后,返聘他回厂工作。在崇磁为其召开的欢迎会上,姜志超热泪盈眶地说“是范事长和崇磁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会努力工作,回报崇磁和范董事长的救命之恩”。

崇磁就像一块大磁铁,紧紧凝聚员工的心,股东之间亲如兄弟从无矛盾,更无相互推诿拆台的事发生;干群关系融洽上下心齐劲往一处使;残疾职工更是把厂当家,专职的助残专管员,在残疾职工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逢年过节厂里委派专人带上慰问品和慰问金上门看望慰问残疾职工已成为常态惯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厂里把适合残疾人的诸如门卫、保洁、绿化、仓库、食堂等岗位腾出来,为每个残疾职工找到合适的劳动岗位,所以崇磁的残疾职工对企业归属感特强。46岁的残疾职工徐翠丽,由于自己精神受过刺激,常会出现瞬间失忆现象。但一讲到工作的甜蜜,徐翠丽便爽朗起来。在进工厂之前,徐翠丽一直依赖老公生活,几乎没有参加过工作,两年前,老公不幸发生车祸身亡,徐翠丽顿时感觉天要塌下来。“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工厂已经安置了近百名残疾职工,不在乎再多一个。”当范玉章获悉徐翠丽的困难,他果断地把徐翠丽吸纳进厂。“我能做什么呢,无非是帮厂里洗洗刷刷,我知道其实厂里有我没我都没关系,董事长是为了照顾我。”徐翠丽心里像明镜似的,是这个就业机会,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比起徐翠丽,拉丝车间的俞志飞对工厂感情更深。俞志飞在厂里工作了整整20年,虽说眼睛不方便,但通过自己劳作后每月近3000元的收入,让俞志飞生活无忧。“按照工厂制度,拉丝车间实施三班倒,但厂里为了照顾我,让我上常日班。”

20年来,俞志飞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范玉章当成了自己的大哥。“逢年过节,自家年货还没有采购,厂里的福利早就到了,食用油、红枣、木耳、香瓜子,真是应有尽有,这是厂里把员工当成了家人,因此我们也要把厂当成自己的家,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生产的每一个产品,我们都会非常规范、保质保量。”

 崇磁在自身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从不忘回报社会。当地村民龚刘英,因家庭变故,生活困难,崇磁从十年前开始每年对她资助5000元;队里的范姓老人身患老年痴呆症,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崇磁把他作为“一对一”的扶贫对象,给与他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帮助。遇到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等,崇磁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受灾员工家庭适当捐助。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崇明县分会正式成立,范总为基金会募集资金5万元。

  崇磁厂象一块浑金璞“玉”, 经过岁月的打磨,在崇明这块土地上,越来越彰显出它夺目的光彩。范玉章,作为千千万万个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的一员,不畏艰难,大胆创新、百折不挠地书写了他灿烂的人生篇章。

                               


友情链接
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上海市政府采购网 上海市民政局 残疾人集中就业信息管理平台